碳中和、碳達峰即將出臺管制“1+N政策”
根據行業信息了解:7月24日,在北京舉辦的“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1北京峰會”上,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部長發言表示,中國是發展中國家,要實現碳中和、碳達峰需要付出艱巨努力。據有關機構測算,實現中國碳中和目標,大體需136萬億人民幣投入,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。
此前發布的《中國碳中和之路》預計到2060年,實現碳中和能夠創造社會福祉累計約1100萬億元,相當于1元能源投資能夠獲得9元的社會福祉。折合投入為122萬億。
毫無疑問,實現中國碳中和目標,必將帶來百萬億級別的投資。
解振華從2007至2018年間,連續多年擔任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。多次率團參加國際氣候大會,是中國氣候變化領域對外談判的“最高指揮官”,也被稱作中國的“氣候部長”。在發言中他表示,從碳達峰到碳中和、零排放,歐盟大約需要60年左右時間,美國要45年,而中國要力爭30年左右實現從達峰到中和,這個努力是相當巨大的,我們有信心100%落實對外宣布的目標。
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,正在制定碳達峰、碳中和時間表、路線圖、1+N政策體系,將陸續發布指導意見。這是頂層設計,涉及到碳達峰、碳中和全國和各個地方、各個領域、各個行業的政策措施,其中“1+N政策”將很快發布。
主要內容包括幾個方面:
一、優化能源結構,控制和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。十四五期間,要嚴控煤炭消費的增長,十五五時期要逐步減少,安全高效發展核電、因地制宜發展水電、大力發展風電、太陽能、生物質能、海洋能、地熱能發展綠色氫能,其中已經公布2030年要建成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要達到12億千瓦,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,推進工業電動交通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
二、推動產業和工業優化升級。遏制高能耗、高排放行業盲目發展,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,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裝備、新材料、生物、新能源、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型產業,努力構建高效、清潔、低碳、循環綠色制造體系。
三、推進節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設施。加快發展超低能耗,凈零能耗、低碳建筑,鼓勵發展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材,在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,落實綠色低碳理念,建設低碳智慧型城市和綠色鄉村。
四、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。優化運輸結構,推動公共交通優先發展,發展電動氫燃料電池等清潔零排放汽車。計劃建設加氫站、換電站、充電站?,F在中石化已經宣布要把加油站逐步增加到加氣站、換電站、充電站,中國已經建了162萬個充電樁。
五、發展循環經濟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。循環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與污染排放脫鉤,減緩氣候變化的治本政策,加強相關領域的立法,堅持生產責任延伸制度,建立完善讓所有參與方都能夠受益的方式。
六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。研究發展可再生能源,智能電網、儲能、綠色氫能、電動和氫燃料汽車,碳普及利用和封存,資源循環利用鏈接技術等成本低、效益高、減排效果明顯、安全可靠,具有推廣前景低碳、零碳和負碳技術。
七、發展綠色金融。以擴大資金支持和投資,建立完善綠色金融體系,支持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、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,積極推進綠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。
八、出臺配套經濟政策和改革措施。完善財政、稅收、價格等鼓勵性經濟政策,引導資金、技術流向綠色、低碳領域,這些在1+N政策體系當中都會陸續出臺政策。
九、建立完善碳市場和碳定價機制。上周電力行業已啟動全國碳市場的上線交易。今后我們要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,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。
十、實施基于自然解決方案?;谧匀唤鉀Q方案既有助于增加碳匯,控制溫室氣體排放,也有助于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,保護生物多樣性。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動該領域行動與合作,大力植樹造林保護自然生態系統,也與聯合國有關國家繼續推動相關領域國際合作的倡議。
熱門推薦
-
11月新規公告,可燃氣體探測報警器類產品納入3C認證
2024-11-04
-
2023新規實施《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》
2023-12-04
-
新規定!可燃氣體探測器納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
2023-08-23
-
最嚴的燃氣安全監管來了《國務院安委會重要方案》
2023-08-14
-
5月新規實施《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》
2023-05-19
-
4月新規實施GB/T29729《氫系統安全的基本要求》
2023-04-12
-
4月1日新規正式實施!《加油站作業安全規范》
2023-04-03
-
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590億噸
2023-03-23
-
廣東印發臭氧污染防治實施方案,完成12600余項減排任務
2023-03-01
-
VOC將替代二氧化硫成為新的監控物
2023-02-06